写给15年后再次回来的你2008岁末录音特别节目2009,我们一起走过一起来听好音乐这一季不唱寂寞
查看: 1927|回复: 5

想用青春削人却发现青春没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3 13:39: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很久没上QQ了,近些日子上去看看,竟生出点“世上只一秋,网上已千年”的怅然。那些个从未谋面,却曾经各自袒露心灵无话不说的网友们的头像都灰蒙蒙的卧着了。估计这些同志也象我一样,回到现实中跟真人比唾沫了。
  
  好容易看到一个头像亮了起来,一看是个远在北方的小妹(聊天的时候一直把我当哥哥)。便过去打招呼,没有回应。纳闷起来,印象里去年聊得挺好。记得那时她工作上不怎么顺,爱情还行,便常常拿她那事作为话题调侃。愿意的话题,她接话总是嘻笑
  
  怒骂全着上。那时候在这个事上她相当自信,总会说那人怎么怎么粘她,怎么怎么醋劲大,似乎她只是在那男的那儿溜溜腿。于是我便玩笑道:真不想跟他进行到底,那就抓点紧,把他给用残了。她也挺能白呼的,说:我可没那么大本事,真怕他把我用残了。
  
  她今天的沉默,加上现在她签名短语上聚散离合这样的字眼,有点当年的话一语成谶的意思。
  
  她是不是真被那男的用“残”了。
  
  真够雷人的,在爱情的结局中,开始自信满满的一方常常会遭遇这样的尴尬。本人就曾不幸遭遇过这样的悲惨。
  
  于是用了有点猛的字眼砸过去,希望砸碎她的沉默。
  
  “聚散离合是人生的常态,不是谁的专利,留点心情给别人用。”
  
  “没了自我,丢了自尊,大都是自己的错觉和以为惹的祸,你就自虐吧!”
  
  依然没反应,想来这沉默够重的,恐怕我是搬不动了。
  
  吃完晚饭,觉得还有什么事没做完,想起是这件事。便手机丢了个短信过去,说:“XX,没事吧。”短信没回,看来那个乐天到有些风魔的小妹是人间蒸发了。
  
  事做到这儿,觉得自己已做完了象个哥哥的工作。安慰自己说,或许她不在电脑旁,或许手机也没带身上,或者干脆就是我的错觉和以为,这是希望。
  
  于是赵宝钢的电视连续剧里那个美国回来的父亲对儿子语重心长的话找上门来:人生最邪恶的事情是每个人的青春只有一次。
  
  我理解他话里的意思,应该不止是说年龄意义上的青春。象这个网上的小妹,如果这次真被“残”了,而又老缓不过来,那接下来会有一连串失控的动作,以后的日子,她怕是只有祭奠青春的份了。
  
  想起一个花季同志的话:“上班第一年就是把事情想的挺简单的,但到了后面发觉不能这样了,别人啧,你也得跟别人啧,就是这个样子。”话里的“啧”是个比“骗”字有更多意味的字眼,这句话背后似乎让人感到现实的凛冽正悄悄把该同志拽出人生只有一次的青春。是什么样的经历促成了这种加速的“成熟”?
  
  用小沈阳同志的句式结构来表达我听到那句话后的心境就是:“世上最悲哀的事情你知道是什么?想用青春削人,却发现青春已经没了”。
  
  国学大师南怀瑾老先生曾经多次表示过这样的意思,就是人年轻的时候不能读《战国策》、《周易》这样的书。当时还没当回事,现在是明白他的良苦用心了。
  
  他的潜台词应该是:年轻时候懵懂一点更能成事。(事实也是这样,有人做过统计似的研究,结论是,这个世界的每一次前进都是由25岁左右的年轻人的莽撞推动的)
  
  一个人由懵懂变聪明乃至智慧有时候只是个时间问题,但从聪明智慧回到懵懂却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不然,板桥同志不会拿出那句“难得糊涂”招摇过市。
  
  前些天,抽空看完了电视连续剧《我们的八十年代》,夏雨主演的。剧编得有点老气,能够看下来无非一个理由:青春。那种横冲直撞的活力,那种不惧生死的勇气。
  
  赵宝钢的两部青春剧我都看的很连续,《奋斗》里那一段租下厂房波西米亚的青春色颓废,《我的青春谁做主》里钱小样那小蚂蚁样活蹦乱跳的张狂和不管不顾的爱情。
  
  这印证了我一直的观点:世上最动人最宝贵的人生绝对跟宫廷剧里那些个老谋深算的苟且无缘。
  
  所以喜欢金庸塑造的老顽童“周伯通”和“洪七公”。
  
  当然,对于人们毕生看重的两样追求,在这儿就有个划分比例的意思。
  
  用莎士比亚句式来说就是:“是安全还是自由?”哈姆雷特恐怕还是会犹豫,行动力还是会被粘住导致不能自拔。
  
  是啊,安全多一点,则自由少一点,自由多一分,则安全少一截。无疑追求自由是青春的底色,而追求安全向来是成熟的标志。
  
  白先勇先生的小说《青春》中写了一个老画家竭力想通过颜料调色画下青春的过程。他在小说的最后这样写道:“老画家干毙在岩石上的时候,手里紧抓着一个晒得枯白的死螃蟹。海风把沙滩上的画架吹倒了,阳光射到了画布上,上面全是一团团半黄白的颜料,布角上题着“青春”两个字,字迹还没有干,闪着嫩绿的油光。”
  
  看来,只是调色没有阳光照射是无法呈现和维系青春的。就象那个北方小妹,爱情不知不觉成了她生命中的阳光,如过真象我以为的那样,她的阳光没了,于是青春也蒸发了(希望不是)。
  
  看看《我的青春谁做主》里的钱小样,离开爱情回到宁夏的日子让她变成了一个“懂事”的女人,但青春显然开始若即若离了。也难怪,突然降临的不安全让两只“小蚂蚁”乱了方寸,“以为”放弃爱情,直接去捣弄安全才是正途。结果,失去了阳光的年轻生命很快萎顿起来,看到那儿真想大吼:金鸾宝殿里的萎顿生命,不比阳光下的小草更有价值!
  
  钱小样说到自己名字时多动人哪:“虽然不大气,但是很可爱”。
  
  那才是青春。
  
  在网上看到一组让人不知说什么好的文字,转过来大家一起看看。这些文字背后的潜台词是什么?说实话,看完之后,我还是那句话:“世上最悲哀的事情你知道是什么?想用青春削人,却发现青春已经没了”。
  
  1.工作了才知道,有空调的办公室,不如闹哄哄的教室
  
  2.工作了才知道,大学里爱情是游戏,现在爱情是交易
  
  3.工作了才知道,有时候一顿饭吃上千块也是一种需要
  
  4.工作了才知道,学生都是装大款,真正的有钱人都装穷
  
  5.工作了才知道,原来穿得像学生都是鸡,穿得像鸡的都是学生
  
  6.工作了才知道,穿什么不取决于品位,取决于场合
  
  7.工作了才知道,学校三点一线,现在却是画直线
  
  8.工作了才知道,原来买房子也是个远大的理想
  
  9.工作了才知道,成为社会精英的几率,和中彩票是一样的
  
  10.工作了才知道,原来消灭剥削只是一种传说
  
  11.工作了才知道,自立的代价是失去更多的自由
  
  12.工作了才知道,搞计算机的根本不用等级证,不搞计算机的,等级证是废纸
  
  13.工作了才知道,原来在中国的外国企业也是用中文比较多
  
  14.工作了才知道,研究生和我们的区别就是刚参加工作时每月多拿200块钱
  
  15.工作了才知道,所有证书都是敲门砖,敲开门就没人看了
  
  16.工作了才知道,真正英语好的人都是工作以后出于需要自学的
  
  17.工作了才知道,学校的老师比起企业的一般领导,社会地位要高很多
  
  18.工作了才知道,搞中国人力资源的只要能判断毕业证真伪就行了
  
  19.工作了才知道,我大学是白上了工作了才知道,不上大学我根本不可能有工作
  
  20.工作了才知道,原来大部分人只是为了活著而活著
  
  最后,将一篇未完成的博文粘贴在此,结束今天有点哈姆雷特的文字。
  
  《试试波西米亚吧》
  
  喝了点酒,人变得身轻似燕。周围的环境似乎跟平时看到的不太一样,好像更加彩色了。想起无意中对一个人说的话:你笑得很深刻。这时候的世界,在我眼里也是这样:彩色得很深刻。
  
  回程的路上,借着酒意瞎掰起来。同行的朋友不知是不是爱听,因为我的言语似乎在持续冲撞着他们的习以为常。
  
  说起《奋斗》中那个被几个青年男女租下来“波西米亚”的“伤心乌托邦”,说起那放在卧房边上的台球桌。揶揄着说:很多人一生的日子都如同在复印一张纸,这张纸写满了循规蹈矩,充实但乏味,倒是安全日积月累,变化和激情是不多的,更别说“波
  
  西米亚”似的松弛和略带优雅的颓废了。
  
  说着说着无所顾忌起来,竟用了死不瞑目这样的字眼来调侃那些主流的价值。
  
  这样说已然进入集体无意识范畴的主流生存生活方式,要不是有点醉,怕是不太容易出口。
  
  其实很多的时候我们都生活在那样的集体无意识里,不然基本安全将会成问题。只要你还在人群中混生活,你就不可能不有所顾忌。
  
  如果要延续本人那个帖子《享受错觉的美丽》中的“错觉”说,人生最大的错觉应该就隐藏在这儿。而且,这样的错觉将如影随形,控制我们一生。
  
  于是,“波西米亚”那种特历独行的价值追求有了独特的魅力。
  
  我理解的“波西米亚”,关键词不是“松松垮垮、颓废”等等,而是“特历独行”
  
  。就象那句话: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那是一种需要更多勇气支撑的价值追求,很多人一生不敢靠近。
  
  不敢靠近的人也不愿承认自己几乎很少“年轻”。
  
  或许很多人不知道上面说的什么,知道的人恐怕早已知道。
  
  这样,便有了废话的嫌疑。
  
  雷人哪!看起来有点象猪流感一样不遭人待见。
  
  还是要说:为何我们不能空出点时间,让自己做做废事讲讲废话呢?
  
  本文系转载

评分

参与人数 1可币 +2 收起 理由
懒猫悠悠 + 2 ok,小楼又不缺钱,写这么好干嘛?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9-6-3 14:18: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

   
发表于 2009-6-3 14:36:55 | 显示全部楼层
嗯,我看的很仔细,为何我们的心态都趋于一致呢
发表于 2009-6-4 00: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支持,一样一样。
发表于 2009-6-9 15:05:33 | 显示全部楼层
认同那个说:工作之后才发现真正英语好的人都是工作以后出于需要而自习的。
发表于 2009-6-9 15:15: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过,应该不上一句:工作以后才发现,学校教的果然不管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非必要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分享我的生活 kltx.vip ( 京ICP备2022033851号-1 )

GMT+8, 2025-1-18 15:43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