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15年后再次回来的你2008岁末录音特别节目2009,我们一起走过一起来听好音乐这一季不唱寂寞
查看: 442|回复: 0

巴赫:戈德堡变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0-2 17:01: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来,有个颇为伤心的小提琴教师说起将不再热衷教授学生演奏巴赫的作品,原因在于他不知道何去何从。听过目前市场上容易得到的40多张巴赫哥德堡变奏曲的演奏录音,我对他的观点深有同感。哥德堡变奏曲这部作品宛若一匹人人均想驾驭的战马,从大键琴演奏家、钢琴家甚至到钦巴隆扬琴的演奏家都想一试身手。仅对大键琴和钢琴演奏的版本进行探究是一项浩繁的艰巨任务,所以,在着手开始版本比较前,有些事情应事先交代清楚。
  
  首先,在这里对哥德堡变奏曲是为大键琴或钢琴这样的乐器而创作等诸如此类一再争论的问题应避开不谈。但还是需要提一下那些理想人士的断言“如果巴赫今天在世的话,他会倾向于采用现代的钢琴来演奏哥德堡变奏曲这部作品。”巴赫没有活在今天,他不了解当代的钢琴。当初他是为大键琴创作并出版了这部作品,所以确信巴赫在精神层面上对于当代钢琴的亲密关系,与断言巴赫是在火星上创作了哥德堡变奏曲一样缺乏可信度。
  
  诸如此类愚蠢的不合事宜的论调,仍会掩盖一些较为基本的事实。一般而言,许多钢琴家把哥德堡变奏曲或巴赫的其他作品作为他们丰富、繁多的保留曲目的起点,重心仍然是19世纪的作品。而大键琴演奏家却将巴赫的作品作为他们17世纪和18世纪保留曲目的终极或者是精华部分。较为极端的例证是,像安德雷·加弗里洛夫演绎的哥德堡变奏曲呈现出的仅仅是钢琴上耀眼夺目的华丽娴熟技巧的展示。尤其是在演奏巴赫为两层键盘创作的变奏曲,这些特征表现得尤为明显。对于慢乐章的演奏,比如第25变奏,钢琴家通常将音色处理成暗色调,同时演奏的速度使人联想起最为内敛的舒曼风格,穆里·佩拉希亚(Sony公司)的此种演绎方式十分感人。或者是丹尼尔·巴伦博依姆(Erato公司)的演奏采用令人困倦的较慢速度的诠释方式,看起来他似乎将巴赫的作品处理成更为贴近瓦格纳的原初状态而非舒曼原初状态的感觉。
  
  另一方面,大键琴演奏家的弹奏不都是像漫天飞雪般的纯净。像多罗茜·帕克曾常用的说法是风雪中的烂泥。大键琴家们都极力去避免钢琴家演奏中呈现出来的伤感,因此,有些人的演奏变得过于一丝不苟、中规中矩、以不遗余力的精准方式来演绎对位旋律。比如,约瑟夫·培恩(BIS公司)或者凯西·杰瑞特(ECM公司)以懒洋洋的方式处理每一个变奏,甚至大键琴的音色也是如此单调乏味,始终如一的禁锢在每一变奏伊始设定的情绪和速度的窠臼中。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是一部大约耗时80多分钟的作品。(包括所有的反复,对于录音来说就是个大问题,直到现在一张激光唱片也无法容纳包含所有反复段落的哥德堡变奏曲的演奏)。据说,这部作品并非是巴赫为凯瑟林克伯爵患失眠症的大键琴师特里玻·哥德堡创作缓解失眠之苦的。如果的确如此,作品创作时乐师哥德堡应该只有14岁。实际上哥德堡的名字从未在任何与巴赫相关的作品中出现过,更不用说出现在印刷版的乐谱中。作品的整个标题既是匿名的又是严肃的,或许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巴赫创作初衷是倾向于何种演奏方式的线索:为双层键盘的大键琴的演奏而作,带有不同的变奏乐段,来自莱比锡的合唱团指挥、教堂乐长、波兰宫廷与萨克逊尼王子继任人的御用作曲家——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特为业余音乐爱好者愉悦身心而创作。
  
  哥德堡变奏曲于1741年在纽伦堡印刷出版。首先,对于那些想象巴赫的每一部作品都是跪着创作的人,或者对于那些认定巴赫专为教堂礼拜作曲的人来说,它不是一部宗教作品。在巴赫的一长串头衔中,他将教职排在最后。其次,这部作品不是专门针对大键琴演奏家而创作的,而是作曲大师以不同的方式展示其创作技巧。简而言之,它涵盖了一个演奏家能在键盘上弹奏对位旋律的任何一种可能性。因此巴赫不仅仅是为双层键盘的大键琴所创作,同时它包含了九个卡农,在不同的上升音程中每个卡农都带有对位的模仿(同音到第九)。这九段卡农是乐曲的灵魂,其他的变奏都是作为它们的陪衬而设置。这些变奏包括慢的乐段(第13变奏和第25变奏),法国前奏曲(第16乐段),小步舞曲(第19乐段),还有许多二部或三部创意曲。哥德堡变奏曲呈现出的是一段旋律究竟能以多少种方式进行变奏的练习。因此,衡量一个好演奏的标准是在音色和风格上所能营造出的丰富多样性。
  
  可供选择的版本比较范围包括那些作为档案部门保存的一些先驱级演奏家的历史录音,这些演奏呈现出颇多的独到见解,不过由于种种原因它们都未能进入现存的最佳演奏录音的评选行列。这些演奏中有由旺达‘兰多芙斯卡演绎的魅力十足的版本(EMI公司),还有在19世纪演奏录音中不会令人失望的由威尔海姆·肯普夫(DG公司)的演奏版本,虽然它录制于1969年。克劳迪奥·阿劳(RCA公司)录制于1942年的演奏。拉尔夫·柯克帕特里克(DG公司)1958年的录音如今也是一个老辈大师的演奏,同时这个版本也成为他富于开创性的中肯演奏的见证。他的录音版本是当代所有历史性的博大精深演奏中翘楚。
  
  许多俄罗斯演奏家也都曾录制过哥德堡变奏曲这部作品,最富个性化的演奏录音如玛利亚·尤金纳的演奏(Philips公司),有些版本不过是肤浅、枯燥的演奏,比如说阿莱克西斯·维森博格的诠释(EMI公司)。最出色的俄罗斯演奏家的版本是塔夏亚娜·尼古拉耶娃的演绎(Hyperion公司),她的演奏以极强的自信表现出个人的独到见地。像所有俄罗斯演奏家一样,她的演奏也是颇具个性色彩的,比如,表面上她以斩钉截铁式方式来处理单音或是突出独特的对位旋律线。但是就整体的演奏而言,你无法对尼古拉耶娃的诠释无动于衷,这个演奏承载着多年来她对哥德堡变奏曲的演绎之旅经历的烙印。
  
  其他钢琴家也有许多灿烂辉煌的演奏录音,古尔德1955和1981年的两次演奏录音都是极为慑人魂魄的版本。索尼唱片公司出版了一套不容错过的三张唱片,包括刚提到的两个录音以及一张关于古尔德是如何诠释哥德堡变奏曲的访谈唱片。1955年的演奏版本较为直接,哼唱和呻吟的声音相对较少,对作品的理解充盈着更多的新观点和角度。从灵性和想象力的角度来说,这个演奏是无可比拟的,但更多表现的是古尔德鲜明个人风格的巴赫。还有较为轻柔的演奏是安吉拉·惠依特(Hyperion公司),还有穆里·佩拉希亚的诠释(Sony公司),不过,我觉得最终在作品诠释的多样性与呈现双键盘大键琴的韵味方面最贴近巴赫创作初衷的演奏应该是安德列斯·席夫的版本,他的演绎为每个变奏赋予了一种细腻精致和独特洞察力,从未让人感到缺乏迷人的魅力。席夫的诠释不是驱使作品叫喊着吸引听众的注意力,而是将蕴涵在作品中不同的风格完美的融合。他也从未使对位旋律变得松弛,尽管有些缓慢和繁复,却总是小心翼翼的使音乐向它所寻觅的韵律去行进发展。席夫的演奏录音是哥德堡变奏曲钢琴版中最具收藏价值的版本。
  
  最后,心目中的学院派倾向使我坚信将大键琴版的演奏录音作为首选版本是最为贴近巴赫的本意。这样的话,选择的余地就变得颇为宽广,从欢快、自然的玛吉·科尔的演奏(Virgin公司)和皮埃尔·翰戴的诠释(Opus111公司)到颇具代表性的肯尼斯·吉尔伯特生气勃勃的演奏(HarmoniaMundi公司)。在趋向完美境界的演奏版本中,唐·库普曼的大键琴版温暖、平易近人(Erato公司)与尼古拉耶娃的钢琴版有异曲同工之妙。铃木雅明的版本(BIS公司)呈现出音乐上的洞察力及些许令人惊异的美艳、熠熠生辉的大键琴演奏技艺和声音。
  
  无论如何,最后我还是中意至今仍享誉乐坛的老将古斯塔夫·莱昂哈特1963年的录音版本(Teldec公司)。这个版本中,年迈演奏家的诠释技巧上没有丝毫衰退的迹象,或者是被陈规束缚变得陈腐守旧的意味。莱昂哈特以辉煌壮丽的步态展开了哥德堡变奏曲的探索之旅,他演奏使用的达尔肯大键琴呈现出令人迷醉的优美音色,在处理迷宫似的第13和25变奏时,没有哪个版本的演奏——即便是钢琴家演奏的版本,能够像他一样完全强有力的控制乐句结尾处的感觉。对于乐曲其他段落的处理,凭借卓越的技巧莱昂哈特的演奏营造出华丽光芒的意境,但是他追求的绝不是眼花缭乱的炫目效果。他的演奏将内敛,洞察力和美感完美的融为一体,同时莱昴哈特所具有的独特的敏锐洞察力,即以恰如其分的速度和乐思来把握每一个变奏,使他演奏的哥德堡变奏曲的录音版本脱颖而出,傲视群雄。
  
  *戈德堡变奏最受推荐的版本当然是格伦·古尔德(Gould)的2个录音:1955年和1983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非必要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分享我的生活 kltx.vip ( 京ICP备2022033851号-1 )

GMT+8, 2025-1-18 15:52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