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15年后再次回来的你2008岁末录音特别节目2009,我们一起走过一起来听好音乐这一季不唱寂寞
楼主: zhouyi29

《留声机》评出的“世纪100张古典音乐唱片”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8-8 16:37:4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更偏爱舒瓦兹柯芙1962年的录音,不仅有深度,速度也很合适,再加上SZELL的强大支持,完美啊~~~~

难怪一位朋友打趣地说它有摄人心魄的魅力了~~~~
 楼主| 发表于 2007-8-8 16:39:5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EMI新翻录的62版,听说音效有新的改观。此外,EMI似乎还出了一套加带DVD的版本,可惜我忘了名字。

评分

参与人数 1水晶 +3 收起 理由
Lkj + 3 你太有耐心什么什么的了,精神可贵! ...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8 22: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80 理查·斯特劳斯:歌剧《莎乐美》/索尔蒂指挥维也纳爱乐 Nilsson、Waechter等演唱

这部王尔德的著名戏剧,在理查·斯特劳斯的生花妙笔下幻化成音符曲谱,成为戏剧与音乐结合的典范。妮尔森的莎乐美有着琥珀般的音色与强烈的穿透力,在瓦赫特沉稳的演唱衬托之下,更显出莎乐美的狂乱淫邪。索尔蒂的旺盛精力,在音乐之中也清楚的表达出来。录音效果极佳,是目前《莎乐美》同曲目中效果最佳的,但我还是对索尔蒂诠释的权威性保留个人观点。

[ 本帖最后由 zhouyi29 于 2008-1-20 00:17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8 22:16:04 | 显示全部楼层

81 理查·斯特劳斯:歌剧《玫瑰骑士》/卡拉扬指挥爱乐乐团 施瓦兹柯芙等演唱

这是卡拉扬与爱乐管弦乐团合作录制的歌剧录音中,最值得纪念的一套。由施瓦兹柯芙所饰唱的元帅夫人,具有何等的华贵气质!而这是卡拉扬二次录音时的特莫娃辛桃所缺乏的。年轻的露德薇也展现了迷人的年轻气息,艾德曼的男爵也令人称赞。录音当时采用单声与立体声同时进行,单声道纪念版本目前也已经发行。

[ 本帖最后由 zhouyi29 于 2008-1-29 19:28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8 22: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EMI新的翻版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 21: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82 斯特拉文斯基录音作品全集

作曲家自己指挥、自己演奏的录音,以斯特拉文斯基最为齐全。从1961年起,斯特拉文斯基就开始与CBS公司合作,录下了自己绝大部分的作品。这个22张一套的录音尽管硕大无比,但是其中却有许多是足以传世的珍宝。建议如果未能全套收藏,至少斯特拉文斯基指挥的《火鸟》、《春之祭》、《彼德洛希卡》等录音一定要拥有。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 21:16:33 | 显示全部楼层

83 柴可夫斯基:《里明尼的弗兰切斯卡》《哈姆雷特》/斯托科夫斯基指挥

斯托科夫斯基虽然是以他个人的极端观点来看待这两首曲子,但是演出的成就却令人刮目相看。莎士比亚的戏剧性,柴可夫斯基的音乐,由斯托科夫斯基加以完好地整合在一起,并且加入了更多令人感动的要素。原本版权是属于Everest的,CD则改由dell'Arte发行。不过这张录音非常难寻,能否找到就要看运气了。 虽然介绍上是纽约会堂乐团,我还曾看到过另一种说法,是:New York Stodulm Orchestra。到底是哪个,我也不敢下定论。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 21:20:37 | 显示全部楼层

84 柴可夫斯基:第五号交响曲/扬颂斯指挥奥斯陆爱乐乐团

扬颂斯扬名国际,靠的就是在Chandos录制的柴可夫斯基交响曲全集。Chandos也因这套录音而为人所熟悉。这张第五号就是这个全集其中之一。扬颂斯的手法在干净中带着温暖,在萧索的曲思之中注入了人性的暖意。与穆拉文斯基激情四射的演绎不同,有些段落听来颇似西贝柳斯的风味,这还是首次听见这种演绎观点。如果不习惯这种演奏,那么听听蒙都在Vanguard的现场演出大概就对了。

[ 本帖最后由 zhouyi29 于 2008-1-20 00:17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 21:34:22 | 显示全部楼层

85 柴可夫斯基:第4、5&6号交响曲/穆拉文斯基指挥列宁格勒爱乐乐团

1960年,穆拉文斯基率领列宁格勒爱乐以政治宣传的名义造访英国,趁隙在DG录下了柴可夫斯基最后三首交响曲的立体声录音。虽然同样的曲目,穆拉文斯基在前苏联也曾数次留下录音,但却都略嫌寒冷坚硬,未能达到这个伦敦录音的成就。而列宁格勒爱乐乐团饱满有力的弦乐和富有磁性的铜管乐使人印象深刻。穆拉文斯基和列宁格勒爱乐乐团在1955年也曾在DG留下柴可夫斯基交响曲录音(仅5、6),其中的第五号的第四乐章虽然是单声道,但反而造就了一种浑然一体的音响效果,这一点60年的立体声略微逊色的。但整体音效和录音质量还是首选60年版。80年代初首次将这个录音翻制成CD,音效过于干而尖利,2005年“原声系列(The Originals)”的翻制版本修缮了这些不足,使这个录音更加完美。无论怎么说穆拉文斯基演绎的柴可夫斯基交响曲不仅是原滋原味,而且是一种典范,相信再过百年也不会改变。

[ 本帖最后由 zhouyi29 于 2008-1-20 00:18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7-12-30 17:26:47 | 显示全部楼层

86 柴可夫斯基:第六交响曲“悲怆”/普雷特涅夫指挥俄罗斯国家乐团

普雷特涅夫的历程与前辈也是同胞的阿胥肯纳吉有些相似:同样都是钢琴家出身;同样在中期执起指挥棒;同样保持指挥与演奏双栖生涯。不过,普雷特涅夫的手法比较俄罗斯化,与阿胥肯纳吉的观点相当不同。尽管普雷特涅夫缺少像穆拉文斯基一样的硬底子,但是这张《悲怆》展现出他个人的浓厚色彩,是值得一听的录音。但我个人对这张唱片入选“百大”表示疑问。这张唱片在乐评界似乎亟亟无名甚至在《唱片圣经》里也没有什么特别的说明,入选让人感到奇怪!

[ 本帖最后由 zhouyi29 于 2008-1-20 00:23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非必要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分享我的生活 kltx.vip ( 京ICP备2022033851号-1 )

GMT+8, 2025-1-19 03:45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