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15年后再次回来的你2008岁末录音特别节目2009,我们一起走过一起来听好音乐这一季不唱寂寞
楼主: 我非非

可乐天下读书会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0 17:50: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在看《不朽》,感触很深........


以下来自互联网:
原名:L'immortalité
  作者:米兰·昆德拉
  内容简介:歌德谈到的不朽当然和灵魂的不朽毫无关系。这是另外一种世俗的不朽,是指死后仍留在后人记忆中的那些人的不朽。任何人都能得到这种伟大程度不等、时间长短不一的不朽,每个人从青少年时代起就可以有这个向往。我在童年时代每星期日都到一个摩拉维亚村子去闲逛;据说这个村的村长在他家的客厅里放着一口没有盖盖子的棺材,在他对自己感到特别满意的适当时刻,他便躺进这口棺材,想象着自己的葬礼。他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刻莫过于躺在棺材里梦想:就这样,他居住在他的不朽中。
  该书在米兰·昆德拉的诸多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这部小说是作者的第一部法语小说。比起以往米兰·昆德拉的作品相比,该书的政治意味减少了很多,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哲学思考。
  这是米兰·昆德拉移居法国后1990年所著重要小说代表作之一。这也是他的第六部小说。像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昆德拉本书主人公阿涅丝,因为受到往事回忆的长久纠缠,陷于人生存在的无可奈何状态当中。故事通过一个在游泳池畔向游泳教练做手势打招呼的一个场景开始,精炼地体现了昆德拉的高妙小说艺术创造力。昆德拉在书中说:“不朽,是死亡的影子或说兄妹,看到他也就看到她。”这本书利用小说的方式来谈不朽,而不是像谈哲学那样。他对不朽下的定义也很简单:对不朽来说,人是不平等的。必须区别小的不朽和大的不朽。小的不朽是指一个人在认识他的人的心中留下了回忆;大的不朽是指一个人在不认识的人的心中留下了回忆……
发表于 2009-12-10 19:48:06 | 显示全部楼层
非非,嘿嘿,我有他的《不能承受生命之轻》
《生活在别处》 《不朽》 《无知》
这四本书喔   嘿嘿,我记得《不朽》封面是两个人的臀部哦

前一个月才在图书馆借了一本关于他的传记  
是个不知名的人写的,我总觉得看一个人的书是要了解他的生平才对
这样更有助于理解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真正的生活,永远在别处
发表于 2009-12-11 10: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朝那些事儿》 作者:当年明月
不久前刚看完的,之前对历史很白痴,他叙事的方式比较适合我了解历史。看完也反思到很多做人的道理,比如做好人与坏人的界定,并不是过去思想中的那个模式。
现在在看溥仪的《我的前半生》和《狼群》不知道谁写的。
前一本比较懵,因为我的历史基础实在是差,很多还理解不透,慢慢揣摩中。
后一本比较扯,是写雇佣军的,中国人写的外国非正常生活。看着有些别扭,无奈已经开头了,继续啃吧~!
买了袖珍版的《三国志》《庄子》和鲁迅全集,打算没事儿的时候放在包包里打发时间。发现自打看完《明朝那些事儿》开始对历史和古典文学感兴趣了,可是看到古文又懒得继续,想有人可以用当年明月的方式给我讲故事。O(∩_∩)O哈哈~懒呀~~
发表于 2022-11-26 21:48:0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最近在看的书,是《穷查理宝典》
 楼主| 发表于 2022-11-27 00:33: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在看蔡崇达的《皮囊》

摘句:我们的生命本来多轻盈,都是被这肉体和各种欲望给拖着……

重新能聚在可乐天下是我们的欲望,活着不就是折腾吗……痛苦并快乐着。
谢谢能遇见你们


FA38F6D4-77A5-4B89-A395-44B7374EC42A.jpeg
发表于 2022-11-27 10: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非非 发表于 2022-11-27 00:33
最近在看蔡崇达的《皮囊》

摘句:我们的生命本来多轻盈,都是被这肉体和各种欲望给拖着……

这句话可太赞了
“我们的生命本来多轻盈,都是被这肉体和各种欲望给拖着……”

无休无止的欲望,所以才要修身养性。

上次看一个信息说,不少非洲人的幸福感是比中国人强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那么多的物欲和信息影响
发表于 2022-12-16 17: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翻到这个帖子,才想起自己好久没有读过书了,更多是绘本系列,把猫猫摘写的生死录看了一遍,更想她了,当年我记忆中的大姐姐。。。不知道怎么怀念,决定也翻些书籍摘录上来,继续大家的读书旅程~
发表于 2022-12-16 19:03:04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的悲与喜 发表于 2022-12-16 17:18
翻到这个帖子,才想起自己好久没有读过书了,更多是绘本系列,把猫猫摘写的生死录看了一遍,更想她了,当年 ...

赞赞。我后面也摘录和分享。
发表于 2022-12-17 11:32:56 | 显示全部楼层
疫情当下,生命诚可贵,幸福价更高。今天特意翻来叔本华的《人生的智慧》,摘录一段。
《人生的智慧》从世俗的角度探讨了健康、财富、名声、荣誉、养生和待人接物等所应遵守的原则等,阐明了人生的本质并告诫人们如何幸福地生活。
幸福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我们很难在自身找到,在别处更是无法寻得。——尚福尔
或许我们可以这么来定义“生活”:从完全客观的角度来看,或者更确切地说,经过冷静成熟的思考以后,相较于“死”,人们肯定宁愿“生”。既然“生活”是这样被定义的,那我们可以这么认为:我们依恋这一生活,仅仅是因为这一生活本身,而不是因为我们害怕死亡;进而再得出结论:我们渴望看到生活的无限延续。人生是否或者能否符合这样的定义,这本身就是一个问题。。。。
伊壁鸠鲁的第一位弟子门采多罗斯就曾为某一章节取过这样的名字:“我们幸福的原因存在于我们自身之内,而不是自身之外。”自然,对一个人的幸福来说,甚至对一个人的整个生存方式来说,最重要的事情明显就是这个人内心所拥有或失去的东西,此处指的就是一个人内心的愉悦感或不快感。这种愉悦感或不快感首先就是由人的意识、意欲和思想所导致的,而自身素质之外的所有事物都只能间接地引发这种情绪。因此,同样的外在事物或是境遇对每个人的影响是完全不一样的;而处于同一环境下的人,他们的生活也各不一样。这是因为,跟人直接相关的仅仅只有人的想法、情感和意志活动,外界的事物只有在引起上述事物时才会对人产生影响。一个人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里,首先是由这个人对这一世界的看法所决定的,因而又取决于各人在头脑上的差异,因为这种差异,这个世界可能是贫瘠的、乏味的、肤浅的,也可能是丰富多彩、有趣、意义深远的。例如,有些人羡慕他人在生活中碰到了有趣的事情,确切地说,他们羡慕的是他人的理解力,正是这种理解力为其所描绘的事件赋予了深远意义。因为,同样的事件,在思想丰富的大脑里呈现出来的是如此有趣,在肤浅的大脑里呈现出来的可能就只是平淡世界里乏味的一幕。。。
对我们的幸福和获得的乐趣而言,主体比客体重要得多,这一点在各处都得到了证实:例如,谚语“饥饿才是最好的厨子”“衰老之人对青春美色再难一见钟情”,甚至是天才和圣人所过的生活。健康比所有外在的财富都更为重要,以至于一个健康的乞丐可能比一个生病的国王更幸福。一副健康的体魄和由此带来的冷静、快活的性情,以及清晰、生动、能够精准而深入地把握事物的理解力,适度、温和的意欲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心安理得,这些都是地位或财富所不能替代的优势。因为一个人眼中的自身,以及陪伴这个人经历孤独、别人无法给予也无法剥夺的素质,明显要比这个人占有的一切财产以及这个人在他人眼中的样子更为重要。在极度的孤独中,一个精神上富裕的人也能在其自身的思想和想象中获得极好的消遣,但对一个感知迟钝的人来说,像社交聚会、看戏、出游以及联欢会这样接连不断的消遣都无法赶走那折磨人的无聊。一个品德高尚、温和且有节制的人在贫困的境况中也能感到满足,而一个道德恶劣,善妒贪婪的人尽管腰缠万贯也不会心生满足。如果一个人总能享有由自己不同寻常的、精神上卓越的个性所带来的乐趣,那么,对他来说,大家普遍追求的大部分乐趣都是完全多余的,甚至是扰人的、累赘的。因此,贺拉斯[9]在谈到自身时说:

大理石、象牙、油画、刻有图案的宝石、

来自第勒尼安的印章,以及紫色的长袍,

许多人都未拥有这些东西,

也有许多人永不需要这些东西。

苏格拉底在看到别人陈列奢侈商品进行售卖时说:“我不需要的东西可真多啊!”因此,就单凭我们的自身——即我们的个性——是持久不变的、在任何情况下都会发挥作用,它对我们的人生幸福来说就绝对是最首要和重要的。此外,与第二项第三项里说的那些财富不同,我们的个性并不是受命运安排的,别人也无法从我们手中夺走它。可以说,它具有绝对的价值,而第二项第三项里说的那些财富则相反,它们的价值是相对的。由此可见,用外在手段去对付一个人,所取得的效果比我们认为的要小得多。面对我们的个性,威力无比的时间还是行使了它的权力:人在肉体和精神上的优势会逐渐败给时间,唯独人的道德品质不受其影响。就这一点而言,比起第一项内容,后两项内容里所说的财富具有一个优势,那就是这些财富不会被时间直接夺走。我们还能找到这些财富的另一个优势:它们属于客体范畴,按照其自然属性,人们是可以得到它们的,至少每个人都有占有它们的可能;与此相反,主体范畴的东西根本就不是我们有权可以处置的东西,它们是作为“神的权利”赋予人们,并终生固定不变。因此,歌德的这句格言在此绝对适用:

就像你出世的那天,

空中有向行星致意的太阳,

你依照法则来到人间,

也依此法不断成长,

西比拉和先知们预言:

你无法逃离自我,你必须这样;

时间和权利都不能侵凌

生生不息发展着的造型。(贺骥译)
--------------------------------------------------------
感悟笔记:结合当下“疫情”时代背景,去读叔本华的哲理,更觉得充满辩证逻辑。犹记得我一个过世的舅老爷,他一生平淡,勤俭节约,每每妈妈和姨妈们提前他,都是叹息他对自己太过苛刻,特别是在去收拾他的遗物时,家里仍是一张木板桌子,配上几把单椅,桌上摆着老式饭盒和一个铁盒,里面放着针灸用的银针,简单的床铺,一张老式衣柜,除此再无其他。舅老爷一辈子在铁路上工作,在现在看来这个职业虽不能万贯,起码也应该是奔赴小康,可我始终记得和妈妈一起去舅老爷家拜访时的阳光打在他的房间样子:简朴,一览到底,干净到时间在这里仿佛是静止的。妈妈嗦嗦的叮嘱了很多,无外乎想让舅老爷添置一些电器和家具,给自己买些好用的东西、帅气的衣服,舅老爷笑笑,只说好。妈妈恨铁不成钢,回去的路上,妈妈和我絮絮的说着舅老爷的不对,挣那么多钱不会花,衣服只有铁路服,家具也不置办。。。我记得那时的我才上初中,我一脸严肃的给妈妈说:妈妈,你错了。每个人对幸福的定义是不同的,你觉得有钱置办些物件是幸福的,舅老爷呢,觉得把钱存起来不花是满足的,你不能把你的幸福感悟强加给他,这样会让他觉得不舒服。妈妈当时怎么回应的我我如今已记不得了,但自那之后,妈妈再也没有去干涉过舅老爷的生活。如今,舅老爷已离开我们很久很久,久到我都不记得他是哪一年离开的,但我想他这一生,虽然清贫简单,但思想一定是富足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非必要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分享我的生活 kltx.vip ( 京ICP备2022033851号-1 )

GMT+8, 2025-1-18 13:19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